重读的缘由?
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五年前,表姐的床头书柜上,我随手抽出这本,以为内容有的没的,无非励志学之类,念念就睡得着了。没想到念是念完了,心里却愤愤不平。大凡励志学,鄙人一向认为是门离奇的科学,里头无非说得好像你周遭环境没有主人公所处的恶劣就也能获得他的成就一样。而这本书违背这种套路,其离奇程度恐怕可甩它们十条街。它认为,你没有,是因为你不想要。时间只是个幻象,宇宙显现你想要的,是不花任何时间的。如果你觉得时间有延宕,这是因为你尚未达到相信、知道和感觉到“你拥有它”的地步。没错,这的确是一本唯心论的书。
再念它,已是五年后的今天。期间我念完本科念完研究生,然后毕业租房工作,日子平淡如流水。如今的我在NIE,有一天我收拾东西,找到一张小纸条,上面是从前的我对未来生活的想象。比如有个贴心的BF,比如进实验室,比如去实习;这些今天我都已经历过。对于我现在工作的地方,我觉得也有某种缘分在。四年前,打从我第一天进入实验室后,桌上一直摆放着师兄师姐留下的日历,上面写着就是“NIE欢迎你”。还有一些愿望,比如拥有自己的个人主页,比如重拾吉它,给Total发明信片等这些琐碎但一直被耽搁的事情,冥冥之中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机缘巧合,我还是做到了。比如一直拖着没有给Total发明信片,却在毕业的那天发现学校免费帮毕业生往国内外派发明信片;比如因为舍友玩了乐器,激发了我下定决心重新玩吉他的热情。冥冥之中,我以为我早已忘记的梦想,蓦然回首,却一一做到。
于是,我想起多年前的这本书。再念它,仍是巧合,那天在JD买书,它就在推荐书栏这么出现。像书中所说,当你开始想念时,你就是宇宙最有力的发射塔,不断吸引你想要的在你身边出现。
信不信由你
因为如此,我一直保持着更新ToDoList的习惯,ToDoList不像备忘录,更像愿望清单多一些。如果不是特别重要的,我并不去记录它的完成期限。一直以来,我非常享受把它记录下来,在我快要忘记的时候突然周围有人提起或者有这样的机会,于是,做这件事的时刻就到了,屡试不爽。我只要有着这个念头在心里,同时不因为时机未到纠结它而花费精力,万事俱备的时候,脑子里这个念头冒出来,于是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生活怎么过?我觉得不可能比自己想要的还更加丰富多彩。而且你如何过,都总能找到方法让它比现在过的更加丰富多彩。对于生活的面貌,我心中也一直有个念想,而且从不强求。然后有一天,我发现生活的样子就是从前梦想过的样子。所以,首先要留个心,然后在恰当的时刻让思想恰当地呈现,再有快速的行动力,就像我突然想游戏的银子应该积累起来后,我才发现我的银子可以越攒越多。相信我,我所仰望的,必定会得到。
魔力
《秘密》欣赏心灵的力量,它有几大法则,我认为最重要的只有一个,其它法则由此延伸开来。那就是吸引力法则。你心理渴望它,联想它,不断视觉化你想要的生活,就像你已经拥有了它,这种渴望在你身上起了刺激,向宇宙发出了信号,使得与它有关的事物都聚集在你周围。这里有两个要诀,它们之间是因果关系。一个是信,你的思维,你的行动都要完全切换到你好像已经拥有了一个样。之前有本书叫《富爸爸穷爸爸》,穷爸爸之所以穷是因为他总是穷人思维,不能想得长远。譬如你想多金,就想象你多金时候的生活方式,问问自己,你有一千万会怎么花?另外一个,是念。就是留心,信到了一定程度,吸引力开始发挥了作用,跟你思想有关的开始在你周围冒了出来。譬如你上小学的时候,你认为自己是小学生,周围也有很多小学生,除了自己的亲人亲戚街坊老师,好像没有怎么留心过周围大人的世界。等到你上了大学,你觉得周围的都是大学生,你就再也不关心小学生的世界了一样。像这一类的,这些原本都有在周围出现,不过你的心把它屏蔽了,留一份念想,就能把它们过滤出来。所以当你真正把自己想象成为富裕的人,必定也能够留心到周围富裕的人越来越多,富裕的生活方式也越来越多呈现出来。如果没有,那是你没有成功切换到这种境界。
感恩,专注也是这一类的附属品。因为拥有,所以你心怀感恩。因为感恩,所以才常常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