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 MJ !

程序媛早起为码字

三毛之雨季不再来

这个世界有三类人。身处烦嚣,偏能抽离当个局外人,冷眼瞧人生和自己,感慨狂欢是一群人孤单的是一类;敢爱敢恨,敢做敢为,明知这一刻是个过客,偏要把自我活得主角光环四射,以爱之名,尽情地或叛逆或孤僻,或热情或悲伤的是一类;另外一类,不知道什么时候自我什么时候他人,偶尔有信仰有梦想,偶尔也麻木和懒惰,过着少一天就少那十万秒的平凡日子。芸芸众生与生俱来是第三类的,三毛是第二类,她像水仙王子般自恋而难以自拔,她把自己深陷命运中,她的足迹席卷北非欧亚中南美,她的文字风靡港台和大陆,最后她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三毛是文学界的蒙娜丽莎。读三毛的人觉得自己了解她,忧郁的人读三毛,会觉得三毛和自己一样忧郁;热情的人读三毛,觉得三毛总是催人进取。不同的人看三毛,都觉得她好像是自己的朋友。不同年龄的人看三毛,该能找到一份对待三毛的期待。因为三毛的文字是那种你刚拿起她的书,你身边的沙发电视就疏忽不见了,你闯进了一颗敏感的心,你窥探了她的生活,看着她哭她笑她发疯,然后你也不由得敏感起来的平静中夹杂着细腻。

三毛三十岁真正发迹,她的写作生涯不漫长。《雨季不再来》虽然是三毛三十岁出版的书,里面收录了许多早前从十七岁到二十二岁那段期间的作品,其中最早是三毛十九岁写的《月河》。从她的文章看出,三毛那敏感的神经根本不是一天炼成的,诗人源源不绝的灵感来自诗人的多情,三毛感情细腻丰富也注定她很多情。三毛的文章从来不会无事话凄凉,几乎每一篇都有一些琐碎的生活细节。

《雨季不再来》那篇写三毛的初恋,当时三毛恋上了自己的同学梁光明,苦苦哀求没有结果。三月的雨季恰恰吻合了那时候的心境,青葱可是悲伤,明知一切会过去却偏偏要留住,明知当如此却忍不住苛责。总之,如本人说的,是“异常无聊,令人厌倦又无奈,偶尔毫无来由的朦胧的快乐,凌乱,不清新,无端地玄想”。每一个单恋过的人都有这样的心境啊,大概伴随着三毛所说的雨季,爱情的种子会自己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会变得喜怒无常神经敏感,心情纠结得本该20分钟走完的路可以走上一个小时,明明是阳光的性格却偏偏在长长的雨季中穿着叫做快乐的凉鞋,任雨水淋湿了自己。

《我的安东尼》讲了三毛和一只鸟孤独相处的故事。三毛二十三岁远赴异国留学,复活节的时候伙伴们都走了,三毛帮别人承担起照顾小鸟的责任,几天几夜哪里不去,守着宿舍里的一只叫做安东尼的可怜小鸟不被隔壁的大猫伤害。当一个生命对另外一个生命付出如此的关爱后,小鸟在三毛看来仿佛有了多一层的意义。从此它的生与死都是有人牵挂着的了。它的事也是她的事,它快乐了她仿佛也会快乐。在她眼里,它和其它小鸟有了区别,它是她照顾过的那一只,是她唯一的一只。然后春天了,小伙伴们以自由为名把她的小鸟放生了,三毛抓住一个女孩就推了她一把,脸涨红得几乎哭了。三毛的细腻在《我的安东尼》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总有人爱说三毛对待生活有一种大爱,心境格外开阔那种,我以为不然,三毛也想要“生儿育女做一个百分百的女人”,三毛只是个“实际的人”,是个小女人,她也爱,爱得放不开放不下。

《紫衣》写三毛的姆妈想赴约同学会终没有去成的情节。一个邮差的来信让三毛发现了自己姆妈的另外一面。原来“平日里那个洗衣、煮饭”的妈妈也有自己的同学,也打过篮球后卫,看过《红楼梦》《傲慢与偏见》那等高洋上的书。多不可能啊。为了时隔十八年的同学会,她的姆妈脸上浮现了笑容,准备了许多天的裁裁剪剪,终于获得家族准许去参加,却因为出发那天依然得照顾小孩起居,洗衣煮饭,又碰上下雨天气而耽误了聚会的时间,如果她的姆妈是个好胜的人,这会是一生的遗憾吧。三毛那天觉得自己的姆妈快疯了。看着远去的车她竟然高喊起来同学的名字来,想必去之前内心早已叨叨过很多遍了吧?每一个妈妈都是从有梦想,有傲气有机会也喜欢赖床的小女生走过来的啊。就是为了自己的小孩,她甘愿起早摸黑,她甘愿放弃一切称之为梦想的东西默默在背后关心里,任别人忘记了她也有年轻的时候。

三毛一生在约会,一生有很多淡泊的朋友,一生有很多的人在爱,却也一生都在逃。终究她还是逃离了那个雨季。